首页> 健康科普

吃出来的脂肪肝可以“吃回去”吗?

发布时间:2020-11-24 10:37:21.0 作者:安安网 浏览次数:0

肝脏是我们体内最大的器官,在我们身体排毒、消化食物和调节能量方面起着巨大的作用。
       当长期酗酒或经常进食高糖、高脂、高热量食物时,肝脏就会处于高负荷工作状态,一旦超过对这些物质的代谢能力时,多余的脂肪就会跑到肝细胞内,影响肝细胞的正常工作。于是,便形成了脂肪肝。
       别以为脂肪肝是肥胖人群的专利,不好的生活习惯、饮食习惯,都会有患上脂肪肝的风险。

 


       脂肪肝并非只关注胖子,这些也是诱因
       1.营养过剩。喜欢高脂肪、高热量饮食、多坐少动、肥胖(特别是腹型肥胖者)、高血压、血脂紊乱和2型糖尿病的人,最容易得脂肪肝。
       2.经常喝酒。酒精性脂肪肝,也就是俗称的酒精肝。每天的酒精摄入量超过60克,脂肪肝的发生率在90%左右。
       3.经常熬夜。熬夜导致肝脏的代谢功能和排毒解毒的功能下降,脂肪的分解代谢受阻,势必加重肝脏的负担。同时,熬夜的人,多半晚餐进食较多,并且晚餐后又没有运动,这样多余的热量就会转化为脂肪贮存于肝脏,久而久之,肝脏的脂肪含量就会超标,导致脂肪肝。
       4.小朋友也不能掉以轻心。家长生怕孩子吃少了,拼命喂,很容易造成孩子营养过剩、肥胖,诱发很多疾病。如果家里有小胖娃儿,尤其是四五岁以后还没有瘦下来,一定要随时关注孩子的各种健康指标。
       日常生活中,我们养肝、护肝要怎么做呢?
       并不需要吃多么昂贵的保健品或神奇的药物,只需要给肝脏提供一个“舒适”的环境即可。
       7招帮你把脂肪肝吃回去
       禁酒
       不管是哪一种脂肪肝都要禁酒,尤其是酒精性脂肪肝。研究表明,对于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禁酒后4-6周可以使肝内沉积的脂肪明显减少。
       补充优质蛋白
       蛋白质要足量,要优质。蛋白质在机体代谢中充当搬运工的角色,可以以脂蛋白的形式把肝内积存的脂肪清除出去,促进肝细胞的修复和再生。
       优质蛋白包括鱼、虾、瘦肉、鸡蛋、奶类、豆类及其制品等。
       减肥
       虽然说脂肪肝不是肥胖人群的专利,但是该减的肉还是要减的。往往肚子大、腰围粗、爱吃大鱼大肉、爱点外卖、爱吃各类果脯蜜饯零食,或吃完饭之后一手紧握奶茶一边沙发躺尸的快乐肥宅人士更容易患脂肪肝。
       提倡科学减肥杜绝盲目节食,不然容易导致蛋白质及微量元素摄入不足而危害身体健康。
       主食“糙”一点 
       日常多吃粗粮对身体有益,比如荞麦、燕麦、玉米、红豆、绿豆、红薯、紫薯、地瓜等,整体饱腹感强,对血糖影响较小,且含有更多的矿物质及维生素。
       但是慢性胃肠道疾病或者肝硬化患者要少吃。
       多选膳食纤维 
       膳食纤维可以辅助降血脂、降血糖、控制体重,提高饱腹感,帮助肝功能修复,日常饮食可以多吃蔬菜、水果、菌藻类等食物。
       戒零食
       奶茶、糕点、糖果、果脯蜜饯、蛋黄派、榴莲酥、奶油蛋糕……你能想象的这些加工的比较“甜蜜”的零食往往都是糖衣炮弹,对血糖、血脂影响很大,建议戒掉。(对体重有要求更要戒掉这些零食啦~)
       健康的烹调方式
       少吃辛辣刺激性及油炸食物,如辣椒、胡椒粉、薯片等;尽量避免在外就餐或经常点外卖;饭店点餐时要有讲究,比如选择清蒸鲈鱼会比熏鱼更好,凉拌茄子会比油焖茄子更好等;口味尽量淡一点,同时避免摄入过多的主食。
       适量运动也很重要
       根据自身情况,坚持参加中等强度的运动。避免养成久坐少动的习惯。就增加热量消耗而言,能坐就不躺,能站就不坐,能走就不站,能快就不慢。
       另外,还要定期进行体格检查,以早期检出和发现肥胖症、糖尿病、高脂血症及其相关疾病,及时采取措施。
       最后,一定要规律生活,健康饮食,适量运动,定期体检。 
 

 

 



 

  • 版权所有:中国医药卫生文化协会
  • 网络管理与技术支持:北京中科时力健康科技有限公司(健信网)
  • IPC备案编号:京ICP备17033574号-1